當(dāng)身高2米26的張子宇在亞洲杯賽場上穩(wěn)穩(wěn)接球、柔和出手,籃球空心入網(wǎng)的瞬間,一個關(guān)于中國女籃未來的巨大想象空間豁然開啟。這位年僅18歲的內(nèi)線巨塔,用她獨特的存在感與天賦,讓“未來基石”的期許不再縹緲。主教練宮魯鳴在三四名決賽后的評價精準(zhǔn)而務(wù)實:她擁有獨特的天賦,策應(yīng)與長傳視野已初露鋒芒,未來有望成為“殺器”;但首登國際成年組舞臺,經(jīng)驗的匱乏、對抗的不足、防守端的短板同樣暴露無遺。
對于一個剛剛成年的新星而言,這樣的首秀已然足夠驚艷。她的每一次得分、每一個籃板、每一記妙傳,都承載著中國女籃對2028洛杉磯奧運會的厚重期望。張子宇的成長曲線,幾乎就是這支隊伍重塑進程的縮影。
然而,一個冰冷的事實擺在面前:中國女籃的未來,無法僅靠張子宇一個人來支撐。
本屆亞洲杯的12人名單,9張是熟悉的老面孔。除了張子宇,僅有翟若云、賈賽琪兩位新人初次亮相國際大賽??蓺埧岬氖?,整個系列賽下來,她們的出場時間寥寥無幾,距離挑起重?fù)?dān)顯然為時尚早。韓旭依舊入選賽會最佳陣容,楊舒予持續(xù)閃光,她們?nèi)允钱?dāng)下的中堅。但環(huán)顧四周,老將們已顯疲態(tài)——黃思靜賽后含淚坦言“這大概率是我最后一年國家隊,正好十年,這是一個閉環(huán),我把十年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國家隊,我此生無憾”,將十年青春獻給國家隊的無悔中透著告別之意;王思雨更是以“Last Dance(最后一舞)”形容此次征程,不禁令人感慨傷懷。
然而,更深的憂慮,在于后備力量的蒼白。 教練組本次倚重老將,主場爭冠的壓力是其一,但根源在于:新人中難覓真正令人振奮的“黃金一代”接班人。WCBA聯(lián)賽中挑大梁的,仍是那幾張國家隊老面孔。集訓(xùn)中年輕球員的表現(xiàn),難以打動教練組。同時進行的女籃U19世界杯上,中國隊表現(xiàn)糟糕。不僅僅在于成績,更在于打法與世界嚴(yán)重脫節(jié)。除個別球員偶露崢嶸外,整體潛力并未展現(xiàn)出強勁的上升勢頭。
張子宇的崛起為中國女籃的未來投射下一道耀眼的光柱,這位擁有2米26身高的天降奇才,其肉眼可見的天賦上限,幾乎直接決定著球隊未來所能觸及的天花板高度。然而,她也是一位“沒有模板”的獨特存在。女籃歷史上從沒有過如此身高的頂級中鋒,這既是張子宇無與倫比的優(yōu)勢,也意味著她的成長路徑充滿了巨大的未知與不確定性。從亞洲杯的實戰(zhàn)檢驗到后備梯隊的現(xiàn)狀,中國女籃正面臨嚴(yán)峻的人才斷層危機——當(dāng)黃思靜、王思雨們轉(zhuǎn)身離去,誰能填補她們留下的巨大空白?張子宇的身旁,又需要怎樣的新生力量,才能與這位獨特且充滿變數(shù)的核心形成有效的合力?
從2016年里約奧運會經(jīng)歷兵敗,許利民重建中國女籃。到2022年世界杯躋身決賽,故事抵達最高潮。再到一年后的2026年德國世界杯,屆時柏林的賽場上可能會成為“黃金一代”輝煌的謝幕舞臺。
站在深圳,遙望洛杉磯。留給中國女籃更新?lián)Q代、重塑體系的時間,并不寬裕。張子宇代表著令人激動的可能性,但中國女籃重塑輝煌的征途,注定需要更多年輕的名字與她并肩作戰(zhàn)。因此,比期待張子宇一人兌現(xiàn)天賦更迫切的,是加速挖掘和鍛造能與之形成合力、支撐起球隊未來的新一代力量。
(體壇周報記者 孔陽)